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共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1559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
據統計,我校共有13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線下一流課程6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獲批課程總數全國居并列第94位、河北省居首位。
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如下:
線上一流課程:
《新聞采訪與寫作》(負責人:彭煥萍)
線下一流課程:
《教學論》(負責人:王碩旺)
《中國現代文學史》(負責人:田建民)
《古代漢語》(負責人:楊清臣)
《細胞生物學》(負責人:康現江)
《動物生物學》(負責人:謝松)
《大學計算機》(負責人:袁方)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氯乙酸生產工藝3D虛擬仿真實驗》(負責人:徐建中)
《Si基薄膜太陽電池的制備與測量》(負責人:趙杰)
《盾構隧道結構設計與施工綜合仿真實驗》(負責人:方有亮)
《局麻藥毒性反應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負責人:王紅杰)
《根莖類中藥材現代化前處理虛擬仿真實驗》(負責人:趙燕燕)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負責人:柴素芳)
學校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以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為工作目標,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為契機,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引領廣大教師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努力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推動本科教學邁上新臺階。
(教務處 供稿)